2480 阅读

2018年7月好书推荐

发布时间:2018-09-02 15:52:00

 

夏日阳光,蜂蝶带香,一卷在手,闲静少言,不慕名利。阅读,让身心几许清凉,让灵魂片刻从容。

 

  唯有书籍,能打破空间和时间的禁锢,拓宽灵魂的边界,铺展生命的广度。当我们像阅读一样去投入、包容、体认,才有了打破自身的局限和狭隘的可能性,也便有了打量自身和人类的眼光,于是开始懂得真正的谦卑和哀矜。今天我们推荐十本好书,供君参考。

 

1.      《墨香世家》( 黄台阳 海南出版社 20181  索书号:J212.6/17)

内容简介:笔墨纸砚,墨居其二,一研一磨之间,流转出岁月的颜色。墨不仅享有“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美誉,更是历代文人骚客的挚爱,在他们心里,墨不单可拿来写字,还有超越书写的意念和专情。 如今虽然用墨的人越来越少,但对古墨的珍视,却与日俱增,从收藏市场频频出现的天价名墨可见一斑。 墨的历史非常悠久,而制墨的技艺也是我国传统工艺之一,传承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制墨历史中,有独到创新的制墨家,何止百千。你能想象,从不起眼的原材料到通体润泽的墨锭,需要经历怎样的蜕变? 想要了解墨,除了读懂名墨背后的故事,还要进入制墨者的世界,进一步了解这个古老的行业以及其中的佼佼者:明朝制墨双霸天究竟有着怎样的恩怨情仇?本应古色古香、中国味十足的墨跟西洋风有何关联?皇帝的御用墨是用什么珍贵的原料、以如何复杂的程序制成的?还有星宿墨、像公民课本一般的墨等各式各样的奇特墨…… 

著者简介:黄台阳,新竹交通大学电子物理系毕业,美国纽约州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博士,法国巴黎国家高等电信学院访问研究。多年从事台湾信息工业发展推动、南港软件园区建设工作。虽是理工科出身,但对文玩古董颇有研究,副业是收藏。和多位知名制墨手艺人、诗人作家结为好友,侯吉谅等人力荐本书。


2. 摄影与电影》([] 戴维·卡帕尼 著,陈畅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802 20181 索书号:J93/66

内容简介:《摄影与电影》以希区柯克的电影《后窗》的一张宣传剧照为起点,分析卢米埃兄弟、安东尼奥尼、戈达尔、诺兰、沃霍尔等导演与布尔津、沃克、沃尔、雪曼等摄影艺术家的作品,从时间性、叙事、先锋艺术等角度,挖掘了近一个多世纪以来摄影与电影两者间互为启发、不可分割的关系图谱。本书荣获由英国电影协会(BritishFilm Institute)及《视觉和声音》杂志(Sight& Sound magazine)赞助的2009年“和/或图书奖”(The And/Or Book Award),同年还获得克劳斯瑙-克劳斯图书奖(theKraszna-Krausz Book Award)。

著者简介:戴维·卡帕尼(David Campany  作家、策展人及艺术家,主要从事摄影领域的工作,现任教于威斯敏斯特大学,已出版《艺术与摄影》(Art and Photography)等七部著作并发表两百余篇文章,曾获ICP无限奖(ICP InfinityAward)、克劳斯瑙-克劳斯图书奖(the Kraszna-Krausz Book Award)等奖项。


3. 《职人帖:36位台湾手艺人的造物美学》( 中华手工杂志社 编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7年10月 索书号:J503/4)

内容简介:台湾民艺的长期保护与创意发展,既保留了中国几千年来一脉相承的传统风格,也展现出与众多外来文化艺术的融合交融,涌现出诸多执着追求艺术本真之美的手工艺职人。本书按区域(台北、台东、台南等)详细地介绍了在台湾被评为“工艺之家”的36位传统工艺职人以及他们的造物美学,讲述了他们对传统工艺的坚持、对艺术的认知与感受,见证了那些随着时间流逝反而在不断复兴中愈加绚烂的传统手工艺。

著者简介:《中华手工》是国内第一本关注手工产业、聚焦手工生活、面向手工艺术爱好者和投资者的杂志,真实、客观地记录非遗之殇、民艺之美,也引入时尚设计与新鲜创意,讲述传统手艺人与年轻创作者的故事,传递“有手感”的慢生活理念,以小而美的姿态、真而实的态度,向浮躁的社会发声。


4. 比海更深》( [] 是枝裕和   赵仲明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3 索书号:I313.45/555

内容简介:良多曾是一位专职作家,并在十五年前曾获得过某项文学奖,人生一度走向辉煌。但辉煌过后,良多陷入了创作危机,笔下再也无法写出优秀的作品。他长久以来的精神支撑是每月一次与儿子的见面,到最后却无力负担儿子的抚养费。倍感挫折和孤独的良多来到城郊探望母亲,而这夜台风突然杀到,同样前来的前妻和儿子只好被迫留宿,让久未聚首的一家人难得共度一宵。四分五裂的家庭关系是否会在这一夜发生转变?而良多又能否重新拾回家人的爱和关心?

著者简介:是枝裕和,日本当代电影大师,被很多人誉为“小津安二郎的接班人”。1962生人,早稻田大学文艺学科毕业后,加入TV Man Union拍摄纪录片,关注的题材多具社会关怀及人文主义色彩。1995年执导由宫本辉同名小说改编的《幻之光》,获得威尼斯电影节新导演及最佳摄影奖。2004年以真实事件改编为电影《无人知晓》,14岁的柳乐优弥凭此片荣获戛纳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代表作品有《幻之光》《无人知晓》《步履不停》《如父如子》《海街日记》《比海更深》等,著有随笔集《有如走路的速度》等,小说《步履不停》《比海更深》《奇迹》《如父如子》等。

 

5. 《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再思考》( 王汎森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3 索书号:B25/4

内容简介:《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再思考》是王汎森教授研讨近代中国思想史的新作。他认为,思想与生活相与交织,不同人群所呈现的思想光谱浓淡不一,思想史研究应致力于刻画历史的复杂性。王汎森教授以此思路探讨近代中国人的存在感受、生命气质、人生态度,灵活调用思想、学术、生活、政治诸种材料,解读从“新民”到“新人”的变化、“主义”的兴起、近代思想中的“未来”、“人的消失”等新鲜议题,呈现出近代中国大变动之中丰富、幽微的心灵世界。

著者简介: 王汎森,1958年生,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2004年当选台湾“中研院”院士,现任“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员。著有《章太炎的思想》《古史辨运动的兴起》《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晚明清初思想十论》《权力的毛细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学术与心态》《执拗的低音:一些历史思考方式的反思》等书,均享有盛名。

 

6. 《中国乡村  19世纪的帝国控制》( 潇公权 张皓 张升 九州出版社20182 C53/136:6=2

内容简介: 《中国乡村:19世纪的帝国控制》是萧公权先生的学术代表作之一,考察了19世纪清王朝统治中国乡村的政治体系,包括理论基础、措施和效果。全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乡村地区自然的社会组织划分和基层行政体系,即村、集市、乡镇的划分,保甲和里甲的行政分配和结构特色;第二部分考察国家控制乡村的统治体系,涉及保甲监控、里甲税收、社仓等灾荒控制以及乡约等思想控制系统的设置情况;第三部分讨论乡村控制的合理性及其效果,以及乡村对它的回应。本书附录有关里甲、粮仓等制度的珍贵资料。

著者简介:萧公权(1897—1981),著名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台湾中研院首届院士。1918年考入清华高等科,1926年从美国留学归国后至1948年,历任或兼任燕京、清华、光华、华西等名校教授。1949年离台赴美,长期执教于华盛顿大学远东和苏联研究所客座教授,1968年退休。其主要著作有《政治多元论》《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乡村》《宪政与民主》《康有为思想研究》《翁同龢与戊戌变法》等。


7. 《二战时期的合作、抵抗与报复》( [] 伊斯特万﹒迪克 中信出版集团  20183 索书号:K152/68

内容简介:在本书中,广受称赞的历史学家伊斯特万•迪克探究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合作、抵抗与报复。作者通过德国占领下的以及苏联、意大利和其他军事统治下的国家和人民的经历,考察了这三个主题。他们面临着诸多道德和伦理困境,是与占领者合作呢,是在战争中保持中立以求幸存呢,还是冒着生命危险成为抵抗者呢?大多数人根据战争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选择了所有这三种情况。
作者讨论了在残酷的战争之后对那些切实的或可疑的战争罪犯以及战时合作者的肃清,这主要是通过形形色色的暴力、驱逐,以及在纽伦堡国际法庭和其他许许多多地方法庭上进行的司法审判。本书旨在帮助我们理解战时和战后的种种道德因果。

著者简介:伊斯特万•迪克(István Deák),哥伦比亚大学赛斯•洛荣誉教授,生于匈牙利,并在那里进入大学读书,后到布达佩斯、巴黎、慕尼黑和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历史,196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他出版的作品有《魏玛德国的左翼知识分子》(1968)、《合法革命》(1979)、《超越民族主义》(1990)、《文集:希特勒的欧洲》(2001)等。


8. 《永远有多远》 铁凝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183 索书号:I247.5/2290

内容简介:《永远有多远》中的白大省是应写入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一个人物典型。她是北京胡同里快活多话、大大咧咧、有点缺心少肺的女孩子中的一个。纯洁也好,仁义也好,传统风尚在白大省身上是天然的,善是天然的善,真是天然的真,没有丝毫刻意和伪饰。她以自我的牺牲来成全那个冥冥中主宰她人生方向的理智,这个女孩在个人本能与群性要求之间倍受煎熬。铁凝通过对少女的观察达到了对人性的深入。

著者简介:铁凝,著名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著有短篇小说《哦,香雪》《六月的话题》;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永远有多远》;长篇小说《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笨花》等。其作品曾六次获“鲁迅文学奖”等国家级文学奖。2015年5月,被授予法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部分作品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越南、西班牙、丹麦、挪威、土耳其、泰等多国文字。

 

9.《货币里的中国史》( 任双伟 著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81月 索书号:F822.9/19

内容简介:本书通过论述货币发展的历史沿革,从侧面呈现了历史的另一种风貌,揭橥历代兴衰的奥秘。书中附有精美的艺术图片,立体地展示了古人的世俗生活,能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感与价值。 
本书亦是一本古钱币方面的专业书籍,书中囊括了历代纲目货币的清晰彩图,并附有详细的阐释,其中不乏诸多首次公开的考古发现与学术观点,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

 著者简介:双伟,关中人士,现居北京,历史爱好者,古钱币爱好者,古钱币鉴定师。


10. 《给初学木刻者》( 野夫 阿杨 克萍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179 索书号:J217/103

内容简介:在2017年8月31日,浙江美术馆推出“吾身通明——杨可扬艺术特展”之际,这本定稿于1945年10月。出版于1946年的小书终于在七十多年的今天得以再版,这真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

1945年8月15日,中国抗日战争终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标志而宣告结束,在新的历史阶段,郑野夫、杨可扬、邵克萍三位木刻家为鼓励并指导更多有志青年加入木刻工作者的行列,为今后的木刻运动做更长远有效的打算而撰写出版了此书。

著者简介:郑野夫,原名郑毓英、字诚之,笔名野夫、新潮等。1909年出生于浙江乐清,1928年到1932年先后就读于上海中华艺术大学、新华艺专、上海美专学习西画。1930年7月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深受鲁迅现实主义文艺思想影响,并相继组织和参与了野风画会、铁马版画会等多个进步社团。

杨可扬,原名杨嘉昌,笔名A扬、阿杨、安怀等,浙江遂昌人。抗战前多作社会生活漫画。1927年春,师从马达转习木刻。1938年加入外围组织民族先锋队,后派赴金华筹办《民族日报》并任美术主编。

邵克萍,浙江镇海人。早年求学于白鹅画会,1940年赴金华《民族日报》任美术编辑,为抗日宣传工作自习木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