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阅读

张德强老师做客“一品讲堂”读书分享会

发布时间:2025-09-29 15:38:00

925日下午,我校戏剧与影视学院张德强老师在图书馆二楼阅读交流区以《“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长安的荔枝>背后的唐朝历史和文化》为题,以文学中的历史与小人物为核心,做了一次“一品讲堂”读书分享会。本次分享会由图书馆馆长陈亮主持,陈亮馆长与张老师在讲座开始前进行了对谈。本次活动吸引了众多读者踊跃参与。

围绕《长安的荔枝》这部近年来的现象级作品,张德强老师剥开文学虚构的外壳,深入探讨了小说中蕴含的唐代职官制度、漕运物流、荔枝运送道路考据等真实历史肌理。他从一个九品小吏李善德的求生之路,谈到庞大帝国机器如何为满足上层一丝口腹之欲而精密又残酷地运转,展现出作家马伯庸对细节的执着与对“小人物”命运的深切共情。

讲座中,张老师重点阐释了马伯庸的创作理念“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他谈到,天宝年间的政局、荔枝运送的极限挑战是作为小说背景的“大事”,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史实基础上;而李善德这个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官场间的微妙互动,则是“小事”,允许文学性的想象与发挥,正是这种虚实结合,让历史变得可感、可触。

张老师提到,马伯庸更像是一位高明的游戏设计师,善于带领读者代入李善德的角色,去完成那个“升级打怪”。他特别分析了小说中涉及的唐代交通路线、冰块的储存使用、经费报销流程等生动细节,认为这些看似琐碎的“知识梗”,恰恰是小说成功的关键,它们共同还原了一个可信的“历史现场”。

讲座尾声,张老师讲述唐代驿站经济来源,和通过购买力推算出运送荔枝的经济消耗,不仅揭开了《长安的荔枝》的创作密码,更展现了一种观照历史的角度——在宏大的叙事缝隙中,打捞那些被遗忘的个体微光,并与之共鸣。

本场讲座融历史考据、艺术赏析与人生体悟于一炉,在座师生仿佛跟随李善德完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长安之旅,在“荔枝”的鲜甜与易朽中,深刻感受到历史长河中那些恒久的人性温度与生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