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阅读

著名诗人黄梵做客一品讲堂

发布时间:2025-10-17 16:04:00

        10月15日下午,著名诗人、小说家、学者黄梵做客南京艺术学院“一品讲堂”系列讲座,在图书馆一楼报告厅带来题为“现代诗的真相”的专题分享。本次讲座由图书馆副馆长李安源主持,吸引了我校众多师生到场听讲。

   黄梵以现代诗的“诗意”为核心切入点,通过生动案例与理论剖析,为听众揭开现代诗的创作与鉴赏密码。他首先指出,现代诗常被误解为“晦涩难懂”,实则是早期现代主义为突破传统而形成的执念,当下需通过“去魅”回归现代诗的当代前沿认知。

   在阐释“诗意”的生成时,黄老师以生活中的有轨电车、咖啡馆等场景为例,提出“诗意的本质是旧眼看新物,或在熟悉中创造陌生”。他以“海鸥实验”类比人类对“熟悉中的陌生”的本能迷恋——正如海鸥会因木棒上红杠的夸张化而产生兴趣,人类也倾向于在艺术中夸大对自身重要的特征,这种“熟悉中的陌生”正是诗意的核心。

   针对现代诗的意象创作,他提出“客观意象”与“主观意象”的概念。客观意象是现实中存在的形象事物,如秋景、马匹;主观意象则是通过想象创造的现实中不存在的形象,如“长翅膀的牛”“住在太阳里的人”。他强调,主观意象的诗意更浓,其创造可通过“错搭”实现——将本不相关的事物搭配在一起,如“湖水的哭声”“雨的心”,以此在文字中构建“熟悉中的陌生”。

   讲座中,黄老师还与现场师生互动,带领大家进行“错搭”创作练习。从“拐杖的痛风”到“矿泉水的失眠”,同学们的即兴创作生动诠释了错搭法的魅力,也印证了诗歌可通过技巧训练实现表达突破。他进一步指出,诗歌的“准确”源于对人类经验的贴合,好的诗句需在技巧与情感间找到平衡,正如AI虽能模仿错搭形式,却无法替代人类的情感经验与主体选择。

   在问答环节,黄老师就“如何让诗歌为人生服务”“创作中如何避免模式化”“诗歌的真诚性与技巧性”等问题与师生深入交流。他强调,诗歌不仅是少数人的“象牙塔艺术”,更是普通人可以掌握的“人生审美利器”——通过诗歌训练,人们可将日常的通勤、工作转化为审美的过程,在重复与平凡中发现诗意。

   本场讲座以深入浅出的讲解、互动感十足的创作体验,打破了现代诗的认知壁垒。黄梵老师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既为师生提供了现代诗创作的具体方法,又引导大家以诗意视角重新审视生活,在熟悉与陌生的交织中,解锁现代诗的真相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