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阅读

我校王鑫教授做客一品讲堂

发布时间:2025-11-11 15:43:00

11月7日下午,南京艺术学院人文与博物馆学院王鑫教授受邀做客一品讲堂,在图书馆一楼报告厅带来主题为“问题发现、证据建构与叙述生成:长卷绘画的研究方法及路径,以《姑苏繁华图》为例”的专题讲座。此次讲座吸引了众多师生到场,探索古代长卷绘画的研究之路。

在本次讲座中,王鑫教授以自身课题研究过程为例,向在座听众详尽阐释本次讲座主题的内涵与要点。首先,他从研究方法与材料运用开始讲述文献与图像互证的核心方法就是结合地方志、古地图,如乾隆时期苏州府图,还原历史场景,通过桥名、建筑位置等细节交叉验证。其中他重点强调资料规范的重要性,要优先引用档案或一手文献,减少二级引用误差。

其次王教授从图像分析路径和技术工具辅助等方面引入具象和意象的概念,例如桥梁、城门等实体建筑需严格对照地方志;城市布局可能存在艺术化调整。还有时空错位现象,他表示要注意画家对现实的选择性呈现以及利用高清图像放大功能分析细节,如哈佛大学藏图,比对康熙、道光、民国等版本地图以验证地理变迁。

王教授又从政治美学与图像叙事的角度说明统治合法性构建,从画家身份和创作动机来讲述清代绘画的研究方法。清代长卷绘画通过移植首都意象强化清朝正统性,隐喻“江南即首都”的政治宣言,并且刻意隐去流民、贫困等社会矛盾,塑造“盛世幻象”,服务于安抚江南文人、消解反清情绪的目的。而徐扬等宫廷画家受皇权制约,风格从民间生动性转向程式化,如《乾隆“南巡”图》,体现政治迎合倾向。与此同时,王教授阐述补充了江南文化与运河主题延伸的相关内容。他以《姑苏繁华图》为核心,整合康熙、乾隆年间的绘图资源,构建运河沿线城市群文化认同框架。

在最后的问答环节中,不少学生与王教授积极互动,探讨问题。王教授针对“宫廷画家徐扬如何在民间风格与官方需求间取舍”“《姑苏繁华图》是否真实反映历史”“清代绘画是否受到西方绘画风格影响”等有深度的问题都做出了一一解答。他表示:徐扬由于时代政策压力导致成为宫廷画家后技法僵化,相比之下他早期作品更具活力。《姑苏繁华图》本质是政治宣传品,需结合方志纠偏“浮夸繁荣”。他质疑西方理论的简单套用,主张回归中国传统空间认知体系,清朝绘画风格受到西方绘画风格的影响很有限,只局限于一小部分。

王教授在本次讲座突破传统艺术史研究范式,揭示《姑苏繁华图》作为政治文本的深层含意,为图像证史方法论提供创新案例,也让众多听众受益匪浅。通过此次讲座也让大家深入了解到中国长卷绘画的研究路径,领略古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