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阅读

作家、诗人李黎先生做客一品讲堂

发布时间:2025-11-24 15:42:00

1114日下午,作家、诗人李黎先生做客一品讲堂,在南京艺术学院图书馆报告厅为我校师生带来题为“短视频时代的长篇小说”的专题讲座。此次讲座由戏剧与影视学院教师张德强主持,我校众多师生到场聆听。

李黎先生以历史的纵深开篇,带听众回溯了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出版业的“黄金时期”。他列举了诸如琼瑶《雁儿在林梢》销量超百万册、《百年孤独》涌现20个未经授权版本的惊人案例,指出在文化产品稀缺的年代,长篇小说如何作为“文化核心载体” ,承载了一代人的精神、认知与情感需求。对比当下年出新书30万册却营销困顿的局面,他犀利地指出,出版业已从“读者排队”的盛景,滑入依赖“19875条短视频仅转化500名读者”的流量焦虑之中。

讲座的核心在于梳理网络媒介的演进如何重塑文化消费生态。李黎先生以亲历者视角,引领师生进行了一场从“论坛时代”到“博客时代”,再到“微博微信时代”,并最终抵达“短视频时代”的时光旅行。他深刻剖析了短视频在带来全方位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导致了专注力分散、知识错觉与结论先行思维等文化症候。

在此背景下,李黎先生对长篇小说的当代处境与未来价值进行了辩证解读。他坦言,长篇小说因其创作封闭性与对比素材的增多,已从文化中心退居边缘,难以再现昔日单本百万销量的辉煌。然而,他更强调,长篇小说并未消亡,而是正走向“经典化” 与作为 “网络文学补充” 的新生。经典如《白鹿原》借短视频解读重获关注,网络文学如《诛仙》以“忘现实”的功能满足特定需求,这都预示着长篇小说正转型为一种调节认知维度、对抗思维浅表化的珍贵工具。

在交流环节,李黎先生鼓励艺术学子,不应视短视频为洪水猛兽,而应理解其作为时代技术的必然性。他提出,真正的智慧在于实现 “碎片化与深度阅读的互补” 。每年潜心阅读几部心仪的长篇,如同在信息的洪流中为自己开辟一方深度思考的绿洲,这正是长篇小说在视频时代不可替代的“拯救”价值。

本场讲座融出版历史、媒介演进与文学批评于一炉,不仅是一场关于书籍命运的回顾,更是一次关于如何在此喧嚣时代安顿自我心灵的深刻启迪。它清晰地揭示:载体虽会变迁,形式或更迭,但对深度叙事与复杂思想的渴求,将始终是人类精神世界不灭的明灯。